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的根,要谱写金寨革命史,还得从汤家汇镇谈起。位于皖西边陲、大别山腹地的汤家汇镇是安徽省金寨县的“西北门户”。大革命时期,汤家汇镇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度成为豫东南和皖西北红色革命政权和革命武装军事指挥中心,红色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
1924年,共产党员詹谷堂来到了笔架山农校,组织周维炯、李梯云、罗志刚、漆德玮、漆禹源等12名进步师生,建立了笔架山农校党小组,后发展为党支部。这是以金寨为中心的鄂豫皖边区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也是迄今为止史料显示中国共产党在六安市境内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这批党员后来成为豫东南、皖西北地区革命斗争的核心,并在1929年领导发动了立夏节起义(商南暴动)。此后笔架山农校党支部发展了一批又一批党员,笔架山农校成为革命火种的熔炉,革命骨干的摇篮。
汤家汇镇是金寨最早爆发革命的地方,曾是豫东南、皖西北道委和道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在豫东南道区苏维埃旧址接善寺,四株高大苍翠的圆柏,劲干虬枝,古意盎然,为汤家汇镇平添一景,且距今已有650年的历史。寺分东西两院,寺前建有门楼。东西两院之间有一古式圆门相通。院与院、殿与厢房间有环形走廊相通。
据了解,金寨县诞生的11支红军队伍,有3支诞生在汤家汇地区,境内遗迹遗存众多,革命遗址遗存有61处之多,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除接善寺外还有3处(赤城县六区一乡列宁小学旧址,赤城县邮政局旧址—徐氏祠,豫鄂皖省委会议、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合编地旧址—胡氏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这些遗址遗存和文物保存较好,价值极高。
汤家汇的历史决定了这里是红色革命政权机构设置早、部门全、运转时间长,有完整的红色政权道委、道区苏维埃乃至县、区、乡、村五级苏维埃政府的纵向体系,还有政治保卫局、工会、妇联、少共委、赤色邮局、枪械局、印刷厂、医院、报社等部门组成的横向体系,堪称一座完整的“苏维埃城”。2012年以来,通过深入挖掘、整合打造,2014年,汤家汇镇成为全省首批红色小镇,红色信仰扎根下来,也激发着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的激情和斗志。
一处处传统村落、一座座古寺庙、一间间古祠堂都是汤家汇红色历史的见证,红色文化的彰显。距今300多年的李家老湾,是国家级传统村落,位于金寨县汤家汇镇斗林村,一个村庄有25人参加红军,被誉为“红军村”。这个古老村庄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党组织和红25、红28军开展革命活动提供了根据地和后方支援,涌现了一大批革命志士,为抗击国民党反动派,抗击日寇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尤以1929年参加红军的人员居多。
首页 红色是汤家汇的本色